除白蟻-首頁 >> 除白蟻.害蟲項目 >> 白蟻族群組織結構
<< 上一頁   |   下一頁 >>
白蟻族群組織結構
發佈日期:2011-11-29

白蟻族群組織結構說明

白蟻族群組織結構

原始蟻王和蟻后:有翅成蟲經群飛脫翅配對後,有能力進行繁殖的個體,它們是族群的創始者。體色較深,體壁較硬,有發達的複眼和單眼,中胸和後胸上有殘存的翅鱗。一般情形下,一個群體只有一對原始蟻王和蟻后。 工蟻:群體內數量最多的階級,有雌雄之分,但是生殖機能發育不全。形態與幼蟻相似,但體型較大,且顏色通常較深。主要的任務為取食、築巢、開路、清掃、餵食、照料幼蟻、搬運蟻卵等各項維持群體生存的工作。 兵蟻:在群體中的數量雖遠不及工蟻,但要比生殖型的個體多。兵蟻有雌雄之分,但不能生殖,一般無眼,其任務主司防禦,有著強化堅硬的大顎。由於口器特強之故,已失去自己取食的能力,需要由工蟻哺食餵養才能生。 長翅繁殖蟻:身體黑色、長著兩對半透明超過身體,等長的翅。 一般每四、五、六月份,是白蟻集中﹝分飛﹞的季節,其中五月中旬是盛期,也是我们最容易發現和消除白蟻的最佳時間。一般每四、五、六月份,是白蟻集中﹝分飛﹞的季節,其中五月中旬是盛期,也是我們最容易發現和消滅白蟻的最佳時間。 社會制度

白蟻社會制度極為嚴謹,與螞蟻相似,幾媲美人類,普遍分為蟻王蟻后、兵蟻、工蟻三種。可分為兩大類,生殖型和非生殖型。雖然數量眾多,但牠們各個分工,在狹小巢中仍能維持秩序。

 

生殖型﹕又分三類﹕大翅型或有翅型、短翅型、無翅型,負責生殖後代。

 

大翅型或有翅型當於春夏之時,會於雨後天氣悶熱的傍晚群群飛出巢外(飛出後即是不碰翅膀也會很快掉落),少數會互相交配(其餘被鳥、捕食性昆蟲、青蛙等動物吃掉),會肩負起繁殖後代的使命,找到合適居住地,便建立一個新蟻群,牠倆亦成為蟻王、蟻后。

蟻王、蟻后是整個白蟻群體的最高領導者,工作只有一個,就是互相交尾後繁殖後代。 蟻后會不斷產卵(速度可快至一秒一隻),體重比工蟻重幾千倍,長約二至四寸,壽命亦是眾蟻之最,可達數年(據稱有人發現一百多歲的蟻后)。

蟻王會不斷為卵受精,每群一隻。短翅型又稱補充生殖型,在地棲性種類中較常見,當蟻王蟻後死後,會替代蟻王蟻後的工作。無翅型亦是補充生殖蟻,無翅,只能於極原始種類中發現。

非生殖型﹕

工蟻數量最多,工作也最多最繁雜﹕築巢、掘道、修路、培菌、採食、清掃 、開路、餵養同巢伙伴等,甚至於無兵蟻種中,擔當禦敵重任。某些低等白蟻類(如巨白蟻)當巢中白蟻數過多時,少部份工蟻會變為有翅型,飛出建造新巢。 兵蟻為褐色,有性別但不能生殖,數量較工蟻稍少,負責守衛家園,頭部長且高度骨化,上顎發達,但用於對抗外敵、堵塞道路等工作而不能進食,需由工蟻餵食。可在蟻群重要部位找到牠們,如蟻巢、主要蟻道。再細分為兩類﹕大顎型兵蟻、象鼻型兵蟻。 大顎型兵蟻上顎像一把雙齒的大叉。 象鼻型兵蟻頭部則延伸成象鼻狀,對敵時,會噴出膠質分泌物塗抹敵害。

 

澄園白蟻除蟲專家

s